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老祖宗她不好惹

227走还是留?

老祖宗她不好惹 清茶淡语 8446 2025-07-26 15:01

  

  随着赈灾队伍过来的,还有王家,乔家,和逍遥侯徐家的商队。

  顺子在乔家大小主子的支持下,组建了乔家的第一个商队。所有的人员都是从乔府培养的护卫里挑选出来的,一个个能文能武。

  第一次走商,把目标定在西蜀,路上正好经过郓城,土匪窝里带着明显家族标记的东西是无法在郓城的市面上流通。那就只好让自家的商队带着这些玩意,往南梁和更远的西蜀出手。

  反正西蜀现在是范大将军和乔云信的地盘,他们在那里经商,自然要比其他的地方更加顺畅。

  浩浩荡荡的商队拉着生活物资,穿过城门口那一片棚户区,在衙役的接应下,大摇大摆的进入城里。

  顺子一来,最高兴的莫过是吴师爷了,这段时间他这个出谋划策的谋士,完全变成了后勤部部长了。

  白日里,要把剿匪所得的物资进行入账,到了晚上夜行衣一穿,还要跟着老夫人翻山越岭打扫战场。他一个手不能提,肩不能扛的文弱书生,硬生生的锻炼出了八块腹肌。

  净白的面皮子也晒的黝黑,要不是乔家给他们提供伙食一向不差,他估计早就歇菜了。

  身边的这些大小伙子,识字倒是识字,基本的算术也马马虎虎,可一让人盘账,那脑子就跟打结似的,半天都整理不出一个头绪来。

  整个队伍里,也就他以前当过大掌柜的,能通这里面的门门道道。

  再一个懂账本的就是大人,可这点小事总不能让大人亲自动手吧,不然养着他们这么一帮子下人做什么?

  就在他焦头烂额之际,乔家外院的大管事顺子到来,可不就成了他眼里救苦救难的菩萨了。

  顺子一口茶水还没吞下去,就被吴师爷拉到了后院里。

  对方指着其中一个房门对顺子道:“这里面都是要出手的,大管事只自己整理一下,录入账目,给大人和老夫人过目就是了。”

  顺子捧着空白的账本,望着吴师爷落荒而逃的背影,一脸懵逼。

  他不是只负责售卖和运输吗?咋二爷后院的库房也归他管?

  疑惑归疑惑,可顺子心里也是门儿清,这事肯定是老夫人和二爷默许的,不然吴师爷绝对不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把这么重要的事推托给他。

  果然,他晚上跟主子报账的时候,跟乔欣提了一嘴,就听老夫人笑出了声。

  “吴师爷这也是被逼无奈,这段时间他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,你先在这多待两天帮他搭把手吧。”

  乔云清也道:“是为难他了,好好的一个师爷,硬是被逼成大管事了。阿娘这次回去了,能不能再帮儿选两个懂账的手下过来。”

  乔欣满口答应:“行,我把人送过来,你自己再调教一番。觉得合适的就留下,处合拍了,你这工作做的才顺心,不合适的就让他们回来,咱们再找就是了。”

  乔云清知道乔欣这样说,绝对不是应付他的场面话,自是满口应下。

  战利品太多,顺子带着人整理了三天才把它们都理顺。

  接下来就是考虑,这些东西怎么出手,销往哪儿,换取哪些物资的问题了。

  乔家是第一次走西南的商线,可能没有啥思路,可王家和徐家就不一样了。南梁和西蜀的商道,他们可是熟的不能再熟了。

  徐府的管事是知道,乔欣乔欣大摇大摆的去掏土匪窝,可是在武帝面前过了明路的。

  朝廷没有太多的钱支援郓城的灾后建设,只好把一切都托付给乔云清,说白了就是他背后的乔家,。

  可乔家也不过是家底薄的新贵,能拿出多少银子往里面填补,陛下是门儿清。

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陛下也是知道啥都不给,有损朝廷的威信,这才从牙缝里挤出了五十万斤的粮食送了过来。

  可郓城受灾的民众不下五万,这点东西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了,后续需要的物资不还是需要乔家自己想办法?

  当乔欣打算重操旧业,收到折子的武帝大手一挥:准了!

  这还不算,居然把郓城原有察事厅子的斥侯指挥权利暂时移交道给乔欣的手上。

  要不然乔欣初来乍到哪里能那么快就摸清楚这些土匪窝的具体情况?

  君臣二人心照不宣的在郓城大展拳脚,收获颇丰。

  乔欣也不能让人白干活呀,收缴的匪资当场分出了三分之一让察事亭的头儿转交给了武帝。

  剩下的这些可不就收在乔云清的库房里。

  如今乔家希望把这些东西换成粮食等物资,武帝就派出逍遥侯的人配合着行动,也算是帮助乔家分担了一部分的风险。

  要知道,这些带着家族印记的物资,一旦出现在市面上,稍微有心的人一打听,那肯定是瞒不住的。

  唯一的法子就是先交付给逍遥侯府妥善处理,再通过别的法子售出。

  大家族都自己的法子把这些东西洗白,乔家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,这次派自己商队过来,说白了也是先趟趟水吧。

  当大管事问顺子要哪些东西的时候,顺子几乎不带思考的说道:“粮食,粗粮,能吃的陈粮多点,布匹,农具,药材.....反正粮食越多越好,药材能多收也多收,其它的先往后靠靠。

  你们也看见了,咱家大人那真的是爱民如子,一心想当个好的父母官。

  这么多人的吃吃喝喝,全都靠他来操心,老夫人又是个悲天怜人的性子,一心的支持着二爷。

  虽说都是为陛下分忧,可有谁见过想咱家二爷这样,赔上身家性命也要管好这么多灾民的父母官。

  所以呀,这采购的事,真的拜托了各位老哥哥,小弟先在这里叩谢大伙了!”

  顺子这话说的实在,经常和乔府打交道的两家人,自是知道乔家人的行事作风,就算没有人家没有特意嘱咐,他们也会尽心尽力。这事办好了那是只有好处,没有坏处的。

  不仅在自家主子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,就是在乔家那里也多了一份人情。

  就这么的,不出三天的时间,徐府的商队就在郓城隔壁南梁的永安,凑够了五千多担的粮食,大摇大摆的运送过来。

  不出一日的时间,郓城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,知州大人又运来几十万斤粮食,听说后面还有不少呢!

  没见城里粮价已经连续十天嗖嗖的往下掉了,若不是郓城的粮食充足,那些奸商会这么做?

  棚户区的一角,土坎村的村长得了消息,立马召集一路逃荒出来的全村村民一起商量.

  是接着往南赶路,去隔壁的永安城,还是就此留在郓城?

  村长吧嗒一口空烟袋子,开口说道:“今儿的车队,大伙也都看见了,那么深的车辙印,肯定装了不少物资,人家当场就在城门口的粥棚里卸下了几车,可见都不是用石头啥的用来糊弄人的。若都是真的,都是粮食也够大伙再吃上一两个月了。”

  “这么说咱们不用,再继续往南逃荒了?”

  “反正咱家是走不动了,南边啥情况,咱们也都是听人家说的,有谁真正的见过?

  可这边不一样呀,咱们三天两头的能见到知州大人,能亲眼见到他带着人在组织大伙干事。”

  “就是,这要是做戏,那代价也太大了,那城门口天天熬制的米粥,总不会是假的吧?”

  “咱们这几天去修路,修河堤那待遇也不差,至于少能吃的个半饱。

  反正咱在村子里的时候,都没吃的这么好过。眼下除了还没定下来在哪儿安家落户,我对现在的局面挺满足的。

  村长你和族老又不是第一次逃荒了,这样的情况以前遇到过吗?”

  肯定是没有遇到过,以前那些地方官,可没这么好的态度,别说管他们吃喝,能不派兵驱赶,打死人就不错了。

  哪像这位新任的知州,都一个多月了不是操心他们没吃的,就是操心他们这不讲卫生会引起瘟疫,还免费的为大伙熬制驱瘟的汤药,安排他们居住的地方?

  这若都是做戏,那他们希望知州大人一直做下去!

  想到这,村长和族老对视一眼,心里瞬间有了成算。

  老家已经被淹完了,啥都不剩了。如今村里的一切是不是还在水里还不清楚,他们回去也是一切从头开始。还不如打听打听,能不能在郓城外附近的村落里安家落户!

  如今白日里听从大人的安排去修河堤,修路,开荒种地。还可以换取足够活命的口粮。

  可回去村里了,这些机会全都没有了,城里面空出来的户籍总要有人填补,城外面落荒的土地总要重新分给别人耕种。

  这样一来,他们就有了留下的希望!

  “既然都不想走,那从明儿起,能动的都别在棚里憋着,出去接活去。”

  他们村前一阵子为了保存实力,都是分批出去接活干。如今既然都打算留下,那就得攒足了劲多多赚点银钱。

  不然真到安家落户的时候,他们拿什么安定下来?

  像这么想的流民,不止土坎村一处,棚户区的各个角落里都在发生着改变。

  隔儿一早,曾师爷就发现,询问如何在此安家落户的村民陡然增多起来.大人前期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。

  威州府这个地方神奇就神奇在这里,明明土地肥沃,太平盛世产换粮食能养活成倍的人口。

  可一旦处在动荡时期,,那就是各方势力争抢的肥肉,再加上时不时的天灾人祸,这里却就会变成惨无人道的人间炼狱。

  郓城处在威州府的和南梁的接壤处。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带来巨大的影响。

  乔云清在乔欣“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”的思想教育下,把留人看做了执政的首要目标。

  所以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安抚这些灾民,最大程度的避免他们全部南迁。

  辛辛苦苦了一个多月,总算在这几天看到了效果。乔云清听到主薄和吴师爷的回禀,狠狠地松了一口气。

  留下就好,说来可悲,偌大的地级市郓城,目前城里的居民居然不足二千人,相当一部分是没法远足的老人和平民,。

  城里的大家族,在叛军到来之前,走的走,逃的逃,还有一部分被屠杀。能留下的十不存一。

  在他上任的时候,城里驻扎最多的居然是胡勇带来的那一万多士兵。如今人都撤回京城了,城内也就空旷起来了。

  城外的那些流民,乔云清提供吃喝和工作,为了避免引起混乱,在没有摸清楚具体情况之前,万万不会放他们入城的。

  眼下人心稳住了,再慢慢的放开户籍,接纳新的人口。

  不急,一步一步的来,乔云清暗暗的告诉自己!

  眼见着郓城一切已经渐渐走上了正轨,老湖镇的稻谷到了收割的季节了。

  乔欣惦记着自己一千多亩地的水稻田。

  掏完土匪窝,休整了三五天,眼见着没啥事了,带自己的人就要往回赶。

  乔云清见劝不动她,只好安排人手一路护送着回去帮忙。

  第一次收割稻谷她必须亲自在场,称一称每亩地产量到底是多少,看看是不是真的像系统所说的那样高产。

  这可关系到乔家日后的饭碗问题,丝毫马虎不得。

  梁盛明望着一望无际,金灿灿的稻田无数次的感慨。和其他地方满是萧条的场景相比,老湖镇眼前的景色堪比人间天堂。

  这老湖镇城处处都是惊喜,待的越久越让人舍不得离开。

  小徒弟张铮手欠的扯了一朵白叠子,被村里的小娃娃教训了半天,这会还没消气了呢。

  梁盛明见他这样,便开解道:“说来也是你的不是,人家地里的东西都是有用处的,你扯了不说还被人当场捉住了,说你两句不是正常吗,还生啥气?”

  “不就是个白叠子吗,但谁没见过似的,咋能一张嘴就说咱小偷了?”

  “见是见过,可你见过这么大面积种植的白叠子吗?显然乔家另有它用,那些孩子也是在尽忠职守。

  这事也告诉你,日后行事切不可如此鲁莽,自以为是。”

  张铮望着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的白叠子,抿了抿嘴最终没再反驳。

  曹管家带着巡逻队从旁边走过去,笑着和他们打声招呼。显然和梁盛明他们已经混的熟悉了。

  “小公子切莫往心里去,福生那娃儿没受过什么教育,说了什么不知轻重的话,我这老头子替他跟你赔个不是。”

  张铮脸色一红,忙摆手承认自己的不对在先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