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开局平定白莲教,皇上要我当驸马

第475章 即是天使,可有凭证?

   王家府邸,一偏厅内,王家家主王不弃接待了这个自称是天使的人。

   “你说你是天子派来的?”王不弃端起茶杯喝了口茶,斜眼瞧着厅下的书生问道。

   “在下张成业,当朝中书右相张璁之侄,翰林院侍读学士,自福州而来,有天子密令交与王公!”那书生行礼道。

   不错,来人正是张璁的侄子张成业!

   之前张璁派张成业前往邺城办事,虽说略有波折,但最终还是把事情办成了。

   至于刘珩有没有攻下邺城,对于张璁以及刘杰来说,其实都不太重要。

   刘珩与张绪能停战,张绪能认刘杰为帝,就足够。

   张成业立下大功,再加上有张璁的情面,当即被刘杰委以重任。

   王不弃略微沉吟,随后问道:“密令何在?”

   “事关重大,为避免走漏消息,乃是口令。”张成业答道。

   王不弃听了心中冷笑,连传个密令都是用口令的形式,看来也是些见不得人的肮脏事!

   “哦,既是口令,那天子有何吩咐,还请天使示下!”王不弃心中鄙夷,面上却不动声色。

   张成业站直了身子,朗声道:“圣上有口谕,朕闻晋阳有童谣,传唱之内容大逆不道。晋王虽有功于朝,但若其心怀异念,恃宠而骄,朕不容也!”

   “朕闻晋阳王氏,传家日久,忠君体国,有口皆碑。着令晋阳王氏调查此事,若情况属实,可便宜行事,将晋王押送回行京,听候发落。”

   “晋王于北地之职责,由晋阳王氏代办。”

   “王公可听清楚了?”

   张成业边说,边观察着王不弃的表情。

   只见王不弃从头听到尾,脸上都没有兴起一丝一毫的波动。

   张成业摸不准王不弃的想法,只能在心中暗骂一句老狐狸。

   王不弃听完张成业的话,心中了然。

   果然是针对刘珩的密令。

   “天使所说的童谣,老夫闻所未闻。”王不弃摇摇头,不想蹚这趟浑水。

   张成业冷笑道:“这倒是怪了,从在下进晋阳城起,这样的童谣已经停了不下十首,在晋阳城内的孩童间到处传唱。王公怎会不知?”

   王不弃默然不语。

   张成业继续说道:“自光武朝末年的司徒王允起,晋阳王家千年间,都一直是并州世家中的翘楚。可自元武朝起,王家却被刘家超越,王公就甘心吗?”

   王不弃眼皮子都懒得抬一下:“王家在晋阳安居乐业,日子比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都好过,老夫很知足。”

   张成业冷声道:“这么说来,王公是要执意包庇刘珩?童谣在晋阳街上随处可闻,王公却视而不见,即便有圣上的口谕,也要视若无睹吗?”

   王不弃叹口气。

   不想蹚浑水,可偏偏有人苦苦相逼。

   “你说你是天使,可有凭证?”王不弃抬头,目光冰冷的打量着张成业。

   张成业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,单手举起,说道:“有天子御赐令牌为证!”

   “拿上来核查一下。”王不弃向管家使个眼色。

   管家小步上前,来到张成业身边。

   张成业不疑有他,将令牌递给管家,等着王不弃核验令牌。

   谁知王不弃从管家手中接过令牌,竟是看也不看一眼,直接将令牌塞入自己袖中。

   接着,王不弃看向张成业,又开口问道:“既是天使,可有凭证?”

   张成业面色一变,神情也瞬间阴冷下来:“王公这是何意?”

   王不弃大笑道:“没有凭证,却要妄称自己是天使吗?可笑,可笑!”

   说罢,王不弃看向屋外,大声喝道:“来人!将这口出狂言的狂徒拿下!”

   王不弃话音刚落,偏厅房门猛然被人从外面推开,一队家丁鱼贯而入,手持棍棒刀械,将张成业团团围住。

   “大家都是读书人,王公为何要做这样不体面的事情?”张成业急了,大喊道。

   “小小蟊贼,也敢说自己是读书人?拿下!”王不弃理都不理,向着家丁挥挥手。

   家丁们一拥而上,直接将张成业捆成粽子。

   “先押入私牢,待明日老夫拜访刘老司空后,再做定夺。”王不弃吩咐道。

   家丁领命,将张成业押了下去。

   第二日一大早,王不弃便坐车前往刘府,拜访刘全。

   刘全虽然觉得奇怪,但还是第一时间在正厅与王不弃相见。

   “王公,多日不见,身子骨还是如此硬朗!”刘全向着王不弃拱手笑道。

   王不弃同样拱手还礼:“老司空说笑了。今日老夫前来,乃是有要事与老司空商量。”

   “哦?”刘全意外的看了王不弃一眼。

   他不理公务一事,全晋阳的世家都知道,王不弃要与他商议的要事,会是何事?

   刘全不由得想到了前段时间,严帆来寻他一事。

   难道是王家对此事也有想法?

   没等刘全再多想,王不弃便将昨夜府内发生的事,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。

   刘全听后,这才放下心来。

   原来就这点小事。

   “现在的泼皮无赖也真是大胆,都骗到王公头上了,着实可恶!”刘全看向一旁的管家道,“将此事报给王府,最好让魏将军处理一下。”

   “是!”管家领命离去。

   王不弃在一旁一言不发,仿佛此事与他无关一般。

   刘全已经明白了王不弃今日来的意思。

   这是来向刘珩表忠心的。

   对于王家的识时务,刘全很是满意。

   “听说令孙如今正在晋阳书院求学?”刘全投桃报李,聊起了王不弃的嫡孙。

   “不错,晦庵先生说他还算有点悟性,刚刚过了县试,正在准备今年的州试。”王不弃笑道。

   这也是王家愿意支持刘珩的原因之一。

   古陶刘家为什么能在元武朝连着出丞相三公?

   晋阳王家又为何越来越落寞?

   在原先的举荐制度下,一次投资错误,就是强者恒强,弱者越弱。

   科举改制对于王家来说,反而是好事。

   王家不缺书籍,不缺读书好的子弟,实在是在元武朝时,王家离开大汉的政治中心太久了!

   与其如此,还不如考一考!

   “以王家的家学渊源,再加上晦庵先生的悉心指导,令孙通过州试想来问题不大。”刘全微微一笑,提点道,“今年或许还会有殿试,若是令孙真的过了州试,可以在殿试前来府上与老夫聊聊。”

   王不弃听了刘全的话,大喜!

  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